又到了金九銀十的跳槽高峰季節,不少職場人躍躍欲試,希望能夠在人才市場上爭取一下,但現狀有時候并不如意。 為什么我們投出了簡歷,卻沒有回音了?是不是我們能力不夠?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
5年以上工作經驗,而且自己能力和業績都是非常不錯,可是投遞了很多知名跨國企業的簡歷都全部石沉大海,他在知乎上希望能夠得到投簡歷的方法和指導??吹竭@個問題,想想這也是多數人遇到的問題,滿街的千里馬,就是找不到伯樂,我結合我自己的工作經歷來給大家分享一下。
剛畢業在一家小公司積累了3年多經驗后,開始打算跳槽的,可是投了很多的簡歷幾乎都是沒有任何回復,就連電話都沒接到,更別提面試機會了。如果不是名牌大學,知名的企業以及跨國公司是不會要你們的,即使是這些企業的校招也是要求有實習經驗和能力突出了,因此好企業的社招條件自然要求也是非常的嚴格,在一個行業里如果你沒有什么特別突出的貢獻,只能說明自己的工作平平,只很難進名企HR的法眼的。工作個三五年的人來說,自己的工作經驗和個人能力都是在快速成長的過程中,這時候在沒有目的的跳槽是比較麻煩的一件事情。
不過這次的跳槽,應該也算是我比較幸運,讓我進入了人力資源這個行業,隨著自己在這個行業的打拼,也開始慢慢能夠體會人力資源工作的不容易,每天處理著整個公司最繁雜的工作,對于招聘也是每天幾百份簡歷,多數都是在最開始的賽選就已經淘汰了。在這里介紹幾點求職過程中常見的幾個誤解。
1,你投的簡歷HR真的會看嗎?
其實企業都是在各大招聘網站上一年四季都掛著招聘信息,有的企業是否真的招聘某個崗位的人才還不一定,那為什么企業不招聘人才還要掛招聘信息呢?其實是有的崗位只是占時不要人,但是這個崗位是長期都有離職等招聘需求的,只要企業現在又開始招聘這個崗位,HR就開始收集相關的簡歷(包括之前投遞的所有簡歷),然后在是不斷的賽選,留下幾個為數不多的、簡歷最匹配的人才一一聯系。
現在的各大招聘網站上大量的虛假招聘信息是非常普片的,而且招聘的廣告費用也比較少,所以就造成了你的簡歷投遞公司可能根本就沒有人看的,這也是現在所有的招聘網站的用戶體驗都非常差。
企業用招聘這種方法大量的收集簡歷,卻只是在要招聘的時候才會來篩選這些人才,這對于任何一個求職者來說都是非常大的打擊。不管你是什么樣的人才,都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而且招聘網站上還有很多的騙子公司(比如各種傳銷公司,詐騙信息),新聞上也經常有看到大學生被招聘騙去做傳銷的,以及給錢就能讓你進你想進的企業,而且還能應聘自己喜歡的崗位甚至高管。這些都是招聘網站在體驗設計上的缺陷,也是企業HR的失職。無論多少簡歷投遞,制作一份標準的拒信模板給求職者群發,是起碼的禮節。
經??吹铰殘鲎稍兌际荋R抱怨求職者面試臨時爽約,不過話說回來,求職者投遞簡歷,沒有任何回音,這難道不是HR的責任嗎?在這里強烈建議HR,在企業不需要招聘的時候,麻煩動動手指拒絕一下求職者的簡歷。
面對這種情況,我給求職者的建議是:
● 保持良好的心態
時刻告訴自己,相信自己的實力。
也可以自我安慰:收到簡歷卻不反饋,顯然是這家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還不夠完善,不去也罷;
● 選擇靠譜的簡歷投遞方式
迄今為止,最為靠譜的簡歷投遞方式依然是在職員工的推薦。
首先在職員工了解這個崗位是否真實存在;
其次有同事背書,HR更愿意接觸;
第三,在職員工可能了解這個崗位的潛在風險,避免你掉坑里。
2,HR不選我是因為簡歷不好
談到如何制作簡歷時,我給過建議:為什么別人的簡歷可以屢投屢中,而我的卻無人問津?
但說到底,簡歷修飾得過于“出彩”,對候選人沒有好處,面試很容易讓面試官失望更大。簡歷制作的原則,應當是讓HR更快更準確滴了解你的知識、技能和性格。
好的簡歷,不是過度吹噓,而是用最直觀的方式展示你的經驗和能力。
有些情況下,HR無論如何都不會選擇你的簡歷來面試的。
以外企為例,簡歷篩選的工序是:
? HR Assistant或者HR specialist收集并做初步篩選
? 招聘經理過第二遍精選5-10份簡歷給到業務線的HRBP
? HRBP再推薦3個候選人給到用人經理,(有些公司沒有HRBP的話,直接由招聘經理轉給用人經理)
為了保證效率,第一步就是賽選簡歷,這個是必須要有的,因為有的企業宅招聘條件上是必須要達到的,比如,招聘必須是985或者211學校畢業的,那么這個時候第一就是看學校,不是的直接過濾。還有招聘年齡、性別、工作經驗、各種行業證書···這些都是按照企業的要求去首先就會賽選出來的。
之后剩下的簡歷才是詳細看的,在詳細的篩選,通知認為符合的來面試
在這種情況下,我的建議是:
● 首先求職者要了解企業的需求
應該清楚閱讀公司JD,了解自己是否匹配,不要挨家挨戶的投遞簡歷,這即使在浪費HR的時間,也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
● 根據企業的需求,單獨制作一份簡歷
將自己如何符合對方的要求,清楚展現在簡歷中(不符合就別浪費時間,瞎編遲早會露餡的)。
● 千萬不要海投
海投簡歷是大忌,這個很多新人最喜歡干的事情,生怕自己找不到工作,但凡海投簡歷的,是很那找到合適的工作的,多數是進去了還不知道公司是做什么的
● 自我提升
不是名校畢業可以繼續深造嘛,研究生也有在職的嘛?沒有相關經驗,創造機會?。汗纠飫e人主導的項目,如果我能從中學到東西,我為什么不幫忙?重復工作不等于經驗積累,學習新事物掌握新知識才是。
3,人才都是找企業的,獵頭才是找人才的
有的人會問,我的能力和工作時間還達不到獵頭的人才的標準,獵頭都應該是一個高大上的職位,都是年薪上百萬的總經理職位的,要是有自稱是獵頭的來找我,那一定是騙子。
你要想想,年薪幾百萬的有多少,又有多少跳槽的呢,能夠挖走幾百萬的大佬,這樣的獵頭公司可是非常稀缺的,估計全世界也就那么幾家,剩下的獵頭公司都是以中端人才為主的,年薪在20萬-100萬之間,比如財務經理/市場營銷經理。
這些人在市場上并不難找,可以靠LinkedIn或者發招聘啟事的方式去找到他們,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找到后如何篩選合適的候選人。
這種公司比較常見,外資的Hays, Michael Page, Robert Walters(這些是純招聘背景) Randstad, Manpower, Adecco(這些是派遣公司中做招聘業務的團隊)以及內資的幾大招聘網站的招聘團隊。
其實即使是做獵頭,也時不時會被HR要挾做兩個低端職位——你不能光吃肉不啃骨頭吧。
現在的獵頭公司數量龐大,面對激烈的同行競爭,有的獵頭公司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做一些比較低端的崗位,在業內如果他們自稱獵頭會被嘲笑的,不過對于求職者來說,不會特別清楚和在意這種事情
不管是什么崗位,只要是獵頭都是不會向候選人收費的,但凡是有向候選人收費那一定是假獵頭,而且不會給你找到好的工作崗位,一家正規的獵頭公司,你可以去他公司的網站上看到相關企業的信息。
這里還不得不說的是:作為一名候選人應該對獵頭好一點。人家也是賺辛苦錢的,無論你做到什么樣的地位、多少年薪,尊重獵頭朋友對你沒壞處。
通過獵頭推薦的最大好處是:
有了獵頭的背書,你看起來不像一個著急換工作四處投簡歷的求職者。
企業看到有人投簡歷時,其心情是復雜的,既高興也有擔心。
擔心的是這位求職者這么踴躍投簡歷是不是在原公司待不下去了?是不是和同事沒法相處?是不是工作能力差?
理論上公司里最好的人才,都是被公司小心伺候著以防被人挖走的,這種人才大多無意跳槽,在LinkedIn上叫做被動人才Passive Talent(這也是LinkedIn的賣點,Recruiter可以直接搜索接觸被動人才)。
所以我才反復說,求職者找工作,要有針對性地投遞簡歷。海投,很容易被認為在原公司待不下去了。
最后
找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也可以成為我們自身認識自我提升的契機。
即使沒有跳槽的想法,定期和獵頭保持互動,隔兩年去面試幾家公司,對于掌握市場行情,提升溝通能力,反省自身崗位價值都有積極意義。
總結一下:
保持良好的心態,有針對性地投遞簡歷,對身邊的獵頭朋友好一點,他們也不容易。
最后祝愿所有小伙伴們都能找到如意工作。
上一篇:不實操的招聘體系都是耍流氓!
下一篇:為什么做招牌的很難升職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