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基于互聯網的個人征信平臺層出不窮。從銀行的信貸,汽車的按揭,房產的貸款,到個人之間的借貸等等,無疑不與一個人的誠信記錄有關。 自然,相關的互聯網平臺也得到了風投的喜愛。無論是51信用卡,還是新華征信等等,無不引進了數千萬乃至億元級的投資。 這些投資的背后,毫無疑問,是對大數據和云計算下的個人征信這個市場以及衍生市場抱有極大的期望。個人的信用記錄,成了投資商們競相追逐的熱點。
一年前,浙江一家民企500強企業花巨資從國內高薪招聘高級人才,助力企業發展。在300名候選人中層層篩選,最終擬定了19名錄用人選。 而在正式確定錄用之前,董事長特地安排人事部專門委托一家資深獵頭公司對這些擬錄用人選進行全方位的背景調查,在背景調查結果交付后再行確定錄用人選。 由此可見,企業非常關注這些擬錄用的高級人才的職業信用,公司也愿意花高價買到這些人選的職業信用記錄。 而另一家國有背景的企業,也是在擬錄用一名來自安徽的總經辦主任人選之前,專門安排了集團的人事部負責人驅車趕赴安徽,前后奔波5天,去人選任職過的企業和單位對人選的表現進行調查了解。 職業人在原先單位的表現已經越來越受到用人單位的重視。這種職場信用記錄直接影響著人選的錄用與否、薪酬的高低、股份的有無、職場的口碑好壞等等。 在專業獵頭公司的獵頭流程中,背景調查是一項必不可少的環節。優秀獵頭公司之所以開展這項工作,在于力求將一大批混跡于職場,靠包裝自己、粉飾經歷而獲得高薪高位的所謂“職業經理人”剔除在外,盡量凈化職場環境。一位有著良好信用記錄的職場人無疑會是職場的寵兒。 那么,許多人會問了:一位職場人的職業信用究竟值多少錢? 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我所認識的一位職業經理人——老板電器集團原總裁趙繼宏的經歷。 自1999年進入老板電器以來,趙繼宏大力推行企業內部改革,明確企業“以人為本”的戰略經營思想,并于2001年在中國首家提出“事業經理人”理論?!拔視⒗习咫娖鞯陌l展壯大,當作是我的一份事業,以此作為一種精神支柱,不遺余力地把事業做到最好”。他曾經在采訪中如是說。 此外,他在企業管理上開創業內赫赫有名的“老板直控式核銷制模式”,相繼提出“站在最大的圓上看自己”、“撐桿跳”等一系列企業經營管理的理論思想。 從1999年至今,他一直服務于老板電器。在這個過程中,他協助董事長將一家規模不大的民營廚具企業帶上了一個行業的高端,并成功上市,而自己也從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職業經理人轉型為與企業共命運的事業經理人。按照老板電器股份公司的公告,趙繼宏在股份公司持有154萬股,按照目前資本市場的市值估算,他的身價在8000多萬。 趙繼宏在成就老板電器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在職場的輝煌,收獲了自己辛勤付出后的累累碩果。憑著用心、堅持、忠實服務一家企業,他也受到了業內廣泛的一致好評。 一個職場人的職場信用,一如武林高手的江湖地位和評價,評價越好,價值越高。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出來混的,遲早是要還的”。一個人在職場上的信用積淀,遲早是會有相應回報的。
上一篇:毫無風險的工作,其實更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