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我接觸了很多獵頭公司,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超過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的獵頭顧問每天都說自己很忙,而且,雖然很多人并沒有拿到結果,卻更加以此為傲。
不由的想到一句話:忙是對的,不忙也是對的,只有沒有業績是不對的。
有個獵頭老板曾對我說個段子挺有意思:
有結果,有過程,將才;
有結果,沒過程,怪才;
沒結果,有過程,庸才;
沒結果,沒過程,廢材。
雖說這有點以偏概全,但在我們達成目標的過程中,我們是否清楚自己在“正軌”上朝著目標前進,還是已經“出軌”失去方向和目標其實尤為重要。
畢竟獵頭是一個看結果(業績),也看過程(各種指標)的行業。
“出軌”的癥狀可能是:
是不是每天不加班就覺得工作沒完成?
也不清楚一天做多少的工作量算是合適?
每天做的事情是不是能保障業績達標心里也沒底?
心里每天空落落的?
......
不妨自己做個小小的自測,看看你的“出軌”指數幾顆星(每有一個“否”,記一顆,最高7顆星)
1.是否清楚公司對自己的業務和過程指標?
2.是否清楚自己每個電話的平均時長?
3.是否清楚自己打多少個電話才能推出去一份簡歷?
4.是否清楚自己推薦候選人轉化成一面的比例?
5.是否清楚需要平均推多少簡歷才會有一個offer?
6.是否清楚自己offer后的掉單率?
7.是否清楚每天平均打多少電話量才能達成業績目標?
為了幫助你清晰目標和方向,請拿出紙筆開始寫下這些數字。如果你帶團隊,不妨讓你的隊員一起思考下:
-你想賺多少錢?
-所以應該做多少業績?
-所以這些業績應該成幾個單?
-然后為了有這些最后成單,應該有多少offer(可能有不去的,對吧)?
-為了有這些offer,有多少終面?有多少復試?有多少初試?需要推薦多少人?需要面試多少人?然后每個候選人需要打多少花多少時間?所以一天要花幾個小時打電話?...
你發現你一天需要打多少電話?花多少時間在電話上呢?
這個數字和你的數量和轉化率有關。
數量是關鍵,轉化率是你能力和專業度的體現。
舉個栗子:有個顧問這樣計劃:我要賺2萬一個月,所以要做8萬業績,所以我要成3單,offer4單,根據我自己對目前轉化率的計算,所以要有10個人參加終面,22個人參加復試,36個人參加初試,所以我要推薦56份簡歷。所以我要聯系400個候選人,所以每天平均聯系22個候選人(包括重復溝通的)。每個電話需要平均10分鐘,所以需要220分鐘(就是3個小時40分鐘)...就是說,我根據我目前的轉化率,堅持一天有22個電話,就很大把握完成我的目標。
所以明白如你:要么增加數量,做到“量大人瀟灑”;要么增強技能,做到“技多不壓身”。
當然,如果你能兩者同時增加,做到“別人的極限,搞不好只是你的起點”。那也是極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