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奮斗者”號等國之重器,都帶有位于無錫的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二研究所的“科技基因”,而這些科研力量,也成為了無錫的城市新名片。9月29日,無錫將舉辦首屆“船海數據智能應用創新大賽”總決賽,這是為了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船舶技術融合發展,由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聯合無錫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無錫市科學技術局、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22中國無錫“太湖杯”國際精英創新創業大賽之專項賽。此次大賽是無錫搶抓人才、科技資源,促進“人才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也是重要成果之一。
頂級賽事
太湖實驗室為逐夢深海插上數字化翅膀
2020年,江蘇省政府與新組建的中國船舶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依托七〇二所技術力量創建太湖實驗室。至此,無錫擁有了首個省級科學實驗室。作為集聚中船智慧、江蘇擔當、無錫實踐的創新載體,太湖實驗室圍繞深海領域基礎性、前沿性關鍵核心技術,通過開展首屆船海數據智能應用創新大賽、發布“揭榜掛帥”項目等創新性做法,集結最高水平團隊和最先進技術來攻克“卡脖子”難題。
面向日益增長的智能化水上交通、海洋環境探測、水下探測等場景需求,提高水面、水下典型目標的檢測識別能力是世界船舶領域人工智能應用亟需解決的難題。為此,本次大賽設置了“水面、水下典型目標識別”和“非結構化數據壓縮與處理”兩大賽道,總計報名隊伍達到366支,總提交作品次數5965次。
大賽聚焦全球船舶行業核心技術難題,通過“線上+線下、以賽促學、產教結合”的形式,不僅吸引了眾多科技人才參與,還通過企業、開發者及合作伙伴共同搭建技術交流、人才培養、產業融合、機遇共創的平臺,為人才引進“投石問路”,為創新潛能“提質增速”,為建設造船大國和造船強國凝聚科技人才力量。
大國重器
太湖實驗室引領中國海洋裝備技術全面提升
能舉辦集納全國“最強大腦”探索海洋的專業性比賽,跟無錫擁有業內科技水平領先的太湖實驗室密不可分。太湖實驗室自成立以來,始終瞄準國家深遠海戰略需求,開展“基礎科學與共性技術”“深海運載技術”“深海探測與信息技術”“深海作業與保障技術”等研究方向的關鍵技術攻關,并整合中國船舶集團“洞—池—湖—海”試驗體系以及江蘇、廣東、海南等省海洋科研資源,初步形成開放協同的創新機制,攻關深海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和“卡脖子”難題。
目前,太湖實驗室牽引上游產業升級發展,同時促進下游產業集聚,帶動尚屬于我國短板的深海精密探測傳感器、深海通用元器件、精密配套設備等技術的研發。此外,實驗室還助推新興產業衍生發展,深海裝備系統有助于加速深海育種、深海生物基因開發與新型制藥、天然氣水合物等新能源開采、深??脊排c探險等高技術衍生產業的形成與增長。隨著“奮斗者”號載人深潛器等重大原創科技成果陸續在無錫落地,無錫企業深度參與配套,已有效帶動了中國海洋裝備業技術能力的提升。
筑巢引鳳
為產業強市凝聚磅礴人才力量
發展是第一要務、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為海洋強國戰略提供堅強人才和技術支撐,太湖實驗室突破傳統科研院所的體制機制,完善政策服務保障,不斷提升青年人才歸屬感,2021年成功入選“江蘇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積極探索創新科研組織模式,通過全過程技術責任專家制度引進高端人才,全程參與項目攻關指導、技術路線把關、項目成果策劃及鑒定工作,形成極具特色的人才引進形式。
太湖實驗室只是無錫長期堅持引進人才、加強科研力量的一個縮影。求賢若渴的無錫,總是想盡辦法促進人才與產業雙鏈融合。從中外院士到諾獎得主,從優秀大學生到技能型人才,各類人才來錫都能找到相應的政策支持。無錫已連續3年舉辦“太湖杯”創新創業大賽,面向海內外廣發“英雄帖”;連續5年召開太湖人才峰會,構建世界看無錫、人才看世界的現代化標志性窗口;連續9年舉行“百企千才高校行”,深挖高校院所“富礦”。
眼下,無錫各地正以推動人才安居工程為突破“點”,加快精品人才公寓的布局建設,不斷拓寬人才服務保障的覆蓋“面”。人才競爭已不僅僅是單純的薪酬待遇比拼,而是日益演變成人才發展環境的較量。因此,無錫始終將人才工作擺在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優生態”理念留才,更好打造“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宜居棲所。
截至去年底,無錫全市人才總量超過195.4萬人,其中海歸人才1.9萬、高層次人才15.25萬、高技能人才47.1萬,連續3年獲評全國“最佳引才城市”,位列全國人才吸引力百強城市第12位。進入新發展階段,持續構筑“近悅遠來”的人才發展生態,擦亮“無比愛才、錫望您來”的人才工作品牌,無錫正為創新驅動核心戰略和產業強市主導戰略凝聚磅礴的人才力量。
李爽 李楠 黃璐
【來源:中國江蘇網】
下一篇:“精準施策”強化人才培育